一个支持项目构建后自动混淆代码的 Cocos Creator 编辑器扩展,开源、无毒、无公害...
全能挖孔 Shader
可以满足几乎所有挖孔需求的 Shader 和炒鸡方便的配套组件...
WordPress 更新升级
正文
更新 WordPress 除了可以在后台管理界面进行操作升级以外,还可以手动下载最新版本的 WordPress 对我们服务器中的 WordPress 进行替换,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。
下载
首先我们到 WordPress 的中文官网下载最新版本的 WordPress:传送门
备份
利用 FTP 工具打开我们的服务器,找到我们存放 WordPress 文件的地方,将整个 wordpress 文件夹都复制到我们本地,保存好。
做任何重要操作之前,都需要备份,给自己一次时光倒流的机会。同时,也建议大家定期对网站进行备份,在遇到不可抵抗的灾难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。
对于工具,皮皮平时都用 Xshell 和 Xftp 来管理服务器,集界面直观操作简单简体中文个人免费众多优点于一身(两身),此乃神器也,皮皮墙裂推荐!
当然,大家使用 FileZilla 之类的 FTP 工具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,甚至你可以硬核一点直接用命令行操作!
解压 & 处理
然后解压我们下载好的最新版 WordPress 压缩包,压缩包命名格式一般为“ wordpress-版本号”。
进入 wordpress-x.x.x 文件夹,接着进入 wordpress 文件夹(例如:\wordpress-5.2.1\wordpress),删除 掉 wp-content 文件夹,这个文件夹里一般会存放我们上传的图片、主题、插件和语言包,这一步很重要!切记!切记!切记!
替换
处理过我们最新的 WordPress 文件之后,复制本地刚处理好的 wordpress 文件夹,替换/合并 服务器上的 wordpress 文件夹。
直接替换的好处就是我们不用重新设置这些文件的权限和所有者。
到这里,我们的 WordPress 的更新就基本完成了,接着打开我们的网站进入后台,会提示 WordPress 已升级成功,需要进行配置,我们点下面的按钮稍等片刻就好了。
WordPress 隐藏左上角的登录和注册
Nginx 开启 Gzip 压缩
前言
本站创建之初,我没怎么对网站的加载速度进行优化,最近才注意到本站首次打开(没有缓存)需要4到5秒的时间,对于这个没多少东西的破站来说4秒简直可怕!
听说对网站进行 Gzip 压缩可以减少网站的加载时间,所以今天皮皮配置了下 Nginx ,对本站进行了 Gzip 压缩,不压不知道,一压吓一跳,这一压直接把我这破站的加载时间减少到了2.x秒。
查询网站是否进行了 Gzip 压缩:网页GZIP压缩检测-站长之家
开启 Gzip 其实很简单,我的云服务器使用了 Nginx 作为反向代理,所以本文使用 Nginx 进行演示。
正文
添加配置
我们打开 Nginx 的配置文件 nginx.conf ,在 http 区块下添加以下代码并保存:
gzip on; |
重载 Nginx
nginx -s reload |
配置参数详解
Nginx 官方文档:Module ngx_http_gzip_module
gzip
启用或禁用 Gzip 压缩。
语法:gzip on | off;
默认值:off
作用域:http, server, location, if in location
gzip_buffers
设置用于处理请求压缩的缓冲区数量和大小。
语法:gzip_buffers number size;
默认值:32 4k|16 8k
作用域:http, server, location
gzip_comp_level
设置 gzip 压缩等级(1~9),级别越高压缩率越高,压缩时间越长。
语法:gzip_comp_level level;
默认值:1
作用域:http, server, location
gzip_disable
设置不进行压缩 UA 请求头。
语法:gzip_disable regex …;
默认值:无
作用域:http, server, location
gzip_http_version
设置压缩所需的最低 HTTP 版本。
语法:gzip_http_version 1.0 | 1.1;
默认值:1.1
作用域:http, server, location
gzip_min_length
设置需要压缩的最低大小。
语法:gzip_min_length length;
默认值:20
作用域:http, server, location
gzip_proxied
Nginx做为反向代理的时候启用。
语法:gzip_proxied off | expired | no-cache | no-store | private | no_last_modified | no_etag | auth | any …;
默认值:off
作用域:http, server, location
off – 关闭所有的代理结果数据压缩
expired – 如果header中包含”Expires”头信息,启用压缩
no-cache – 如果header中包含”Cache-Control:no-cache”头信息,启用压缩
no-store – 如果header中包含”Cache-Control:no-store”头信息,启用压缩
private – 如果header中包含”Cache-Control:private”头信息,启用压缩
no_last_modified – 启用压缩,如果header中包含”Last_Modified”头信息,启用压缩
no_etag – 启用压缩,如果header中包含“ETag”头信息,启用压缩
auth – 启用压缩,如果header中包含“Authorization”头信息,启用压缩
any – 无条件压缩所有结果数据
gzip_types
设置需要进行压缩的 MIME 类型。
语法:gzip_types mime-type…;
默认值:text/html
作用域:http, server, location
gzip_vary
启用或禁用插入 “Vary: Accept-Encoding” 响应头。
语法:gzip_vary on | off;
默认值:off
作用域:http, server, location
WordPress 关闭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
安装插件
进入网站后台管理页面,打开 插件 –> 安装插件 ,在右上角搜索框中输入 Disable Comments ,找到 Disable Comments 插件;
点击 现在安装 按钮,等待片刻就安装好了,安装好后可以直接点击 启用 或者到后面再启用都可以。
启用并设置插件
接着打开 插件 –> 已安装的插件,找到我们刚刚安装好的 Disable Comments 插件,点击 启用 。
然后点击 设置 进入插件设置界面:
这时出现两个选项:
- Everywhere:禁用所有评论功能
- **On certain post types **:禁用指定类型文章的评论功能
想要关闭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的话就选 Everywhere 就好了,选择好后点击下面的 Save Changes 保存就完成设置了。
现在去查看我们的文章就可以看到效果了,原本在文章下面的评论区已经不见啦!
在网站底部增加运行时长显示
正文
在网站对应位置添加以下代码(本站在 footer 下增加),代码中包含两个标签:
span :用来显示文本的标签
**script **:用来运行计时的脚本
展示代码
<span id="website_runtime"></span>
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
function show_runtime(){
// 定时器
window.setTimeout("show_runtime()", 1000);
// 开始时间
let start = new Date("2019/02/08 00:00:00");
// 当前时间
let now = new Date();
// 经过时长
let duration = now.getTime() - start.getTime();
// 一天的毫秒数
let msPerDay = 24 * 60 * 60 * 1000;
// 天
let _day = duration / msPerDay;
let day = Math.floor(_day);
// 小时
let _hour = (_day - day) * 24;
let hour = Math.floor(_hour);
// 分钟
let _minute = (_hour - hour) * 60;
let minute = Math.floor(_minute);
// 秒
let _second = (_minute - minute) * 60;
let second = Math.floor(_second);
// 更新span标签内容
website_runtime.innerHTML="本站已运行:" + day + "天" + hour + "小时" + minute + "分" + second + "秒";
}
show_runtime();
</script>
简化代码
<span id="website_runtime"></span>
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
function show_runtime(){window.setTimeout("show_runtime()",1000);x=new Date("2019/02/08 00:00:00");y=new Date();z=y.getTime()-x.getTime();mspd=24*60*60*1000;_d=z/mspd;d=Math.floor(_d);_h=(_d-d)*24;h=Math.floor(_h);_m=(_h-h)*60;m=Math.floor(_m);_s=(_m-m)*60;s=Math.floor(_s);website_runtime.innerHTML="本站已运行:"+d+"天"+h+"小时"+m+"分"+s+"秒";}show_runtime();
</script>
Cent OS 安装 WordPress
正文
WordPress 需要运行在 PHP 环境中,请确保你已经在系统中安装好了 PHP 并且已启动了 php-fpm 服务。另外还需要 MySQL 作为数据库使用,所以也需要安装并启用 MySQL。
下载 WordPress
首先我们进入 WordPress 官网:https://cn.wordpress.org/ ,点击右上角 获取WordPress 进入下载页面,然后点击 下载WordPress x.x.x 就可以下载到中文版的 WordPress。
上传 WordPress 到服务器
下载完成后,我们解压下载好的压缩包,将里面的 wordpress 文件夹上传到服务器,至于上传的目录自己决定,我上传到 /data/www/ 目录下了。
设置 WordPress 权限
- 将 wordpress 目录的所有者设为 web 访问用户,皮皮使用的 web服务器是 Nginx,用户默认为 nginx:
chown -R nginx:nginx /data/www/wordpress |
- 设置 wordpress 目录权限:
chmod -R 775 /data/www/wordpress |
- 设置 wp-content 目录权限:
chmod -R 777 /data/www/wordpress/wp-content/ |
- 在 wordpress 根目录下的配置文件 wp-config.php 中添加以下字段:
define("FS_METHOD", "direct"); |
注意:在 wordpress 目录下增加了文件后记得设置权限,否则会出现无法访问到文件的情况!
配置 Web 服务器
这里只给大家展示如何配置 Nginx
在 /etc/nginx/conf.d 目录下新建 wordpress.conf 文件,向文件添加以下内容:
server {
listen 80; # 监听 80 端口
server_name localhost ; # 指定 IP 地址或域名
# 匹配访问路径为以 / 开始的 URI。
location / {
root /data/www/wordpress;
index index.php index.html index.htm;
}
# pass the PHP scripts to FastCGI server listening on 127.0.0.1:9000
location ~ .php$ {
root /data/www/wordpress;
fastcgi_pass 127.0.0.1:9000;
fastcgi_index index.php;
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$document_root$fastcgi_script_name;
include fastcgi_params;
}
}
添加完成后刷新 nginx 配置:
nginx -s reload |
创建 WordPress 的数据库
- 登录 MySQL
mysql -uroot -p |
回车后输入密码,再回车。
- 创建数据库
CREATE DATABASE wordpress; |
- 退出 MySQL
EXIT; |
登录设置 WordPress
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我们的服务器ip或者域名就可以开始设置我们的 WordPress 了。
Linux 下 vi 和 vim 的常用命令
简单介绍
vi 全称为 Visual Editor ,vi 是 Linux 和 Unix 上最基本的文本编辑器 。它可以执行输出、删除、查找、替换、块操作等众多文本操作。
vim 是从 vi 发展出来的一个文本编辑器。拥有代码补全、编译及错误跳转等方便编程的功能。
正文
模式
在 vi / vim 程序中有三种模式:
- 命令模式(Command Mode)
- 插入模式(Insert Mode)
- 底行模式(Last Line Mode)
命令模式(Command Mode)
在 Linux 终端中输入 vi / vim 命令后,首先进入的就是命令模式,在该模式下按下的任何按键都将被视为命令。
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命令:
- i –> 切换到插入模式
- : –> 切换到底行模式
插入模式(Insert Mode)
在命令模式下按下 i 键就进入到插入模式。
插入模式也就是编辑模式,在该模式下,我们可以对文件内容进行添加、删除等操作。
在插入模式下,可以使用以下按键:
- 字符按键以及Shift组合 –> 输入字符
- ENTER –> 回车键,换行
- BACK SPACE –> 退格键,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
- DEL –> 删除键,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
- 方向键 –> 在文本中移动光标
- HOME / END –> 移动光标到 行首 / 行尾
- Page Up / Page Down –> 上 / 下 翻页
- Insert –> 切换光标为 输入 / 替换 模式,光标将变成 竖线 / 下划线
- ESC –> 退出输入模式,切换到命令模式
底行模式(Last Line Mode)
在命令模式下按下 : 键(**Shift + ;**)就进入到底行模式。
在底行模式下,常用的命令有:
- w –> 写入(保存)
- q –> 退出程序
- wq –> 保存并退出
- q! –> 强制退出(不保存已修改的内容)
MySQL 强制修改密码
修改配置文件实现免密码登录
(1) 编辑 /etc/my.cnf 文件:
vim /etc/my.cnf |
(2) 在 [mysqld] 字段下内容尾部添加以下内容:
skip-grant-tables |
(3) 重新启动 mysqld 服务:
systemctl restart mysqld.service 或者 service mysqld restart |
修改密码
(1) 登录 MySQL:
mysql -uroot -p |
(2) 刷新权限:
FLUSH PRIVILEGES; |
(3) 修改密码:
ALTER USER 'root'@'localhost' IDENTIFIED BY '新密码'; |
需要注意的是,MySQL 8.0 默认使用了新的加密方式(caching_sha2_password),但是现在很多应用都暂不支持这种加密方式(比如 WordPress),所以会导致应用无法登陆数据库的情况。如果需要使用传统的加密方式(mysql_native_password)进行加密,请使用下面的命令:
ALTER USER 'root'@'localhost' IDENTIFIED WITH mysql\_native\_password BY '新密码'; |
(4) 退出 MySQL:
EXIT; |
恢复配置文件
将 /etc/my.cnf 文件中刚刚添加上去的 skip-grant-tables 字段删除。
重新启动 mysqld 服务
systemctl restart mysqld.service 或者 service mysqld restart |